全国人大代表王陆芬——传承“指尖技艺”带动绣娘就业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全国人大代表王陆芬——传承“指尖技艺”带动绣娘就业

来源:云南日报
2024-03-08 15:53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王陆芬——传承“指尖技艺”带动绣娘就业

云南日报记者 期俊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当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级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陆芬身着彝族盛装出入会场、参与讨论时,由她一针一线绣出的“火焰花”总是能吸引不少目光。近年来,拥有千年历史的“指尖技艺”彝绣在传承中创新,逐渐成为让广大绣娘在家门口就业的温暖产业。

王陆芬出生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从小跟着外婆和母亲学得一手彝族刺绣好手艺,成年后的她走南闯北,见识到彝绣这项传统技艺的发展潜力。

“2013年参加完政府组织的外出学习后,我就有了带着乡亲们通过彝绣创业致富的念头。”王陆芬介绍,“带绣娘到楚雄、保山等地参观学习后,我们弄懂了绣品和商品的区别,也学到了专业化的推广运营方式。”

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到注册手工刺绣有限公司,王陆芬积极探索“协会+合作社+公司+电商+绣娘”的模式,以花朵、飞鸟、蝴蝶等实物为原型,先后设计了26类126种刺绣样式,产品也从单一民族服饰拓展到装饰品、挂件等,刺绣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开展培训,已吸纳了周边的2000多名绣娘就业,产品包括彝绣、壮绣、苗绣。我们收入最高的绣娘,每年可以挣三四万元。”王陆芬说,工资按计件、在家也能工作的灵活模式,大大提升了绣娘们的积极性。一些留守老人也加入进来,其中年龄最大的已83岁,但做起刺绣依然技法娴熟。

如今,砚山县以维摩彝族乡白沙坡村为中心,通过“学校培训+公司订单+合作社组织+会员生产”的发展模式,带动江那、干河、盘龙等乡镇以及广南县、丘北县的4000余名妇女参与刺绣产业,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年产值超过550万元。

“我们要努力把更多群众的期待变成现实,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王陆芬表示,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期待传统“指尖技艺”迸发出新活力,带动越来越多的绣娘在家门口就业。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