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儿|码农、电话接线员……这些职业都要消失了?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打工新鲜事儿|码农、电话接线员……这些职业都要消失了?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3-19 13:10

原标题:码农、电话接线员……这些职业都要消失了?

“码农”要消失了?

程序员工程师开发出了AI程序员替代自己编程,然后革了自己的命?随着全球首位AI工程师Devin的诞生,这样的桥段有可能要上演。

近日,AI时代需不需要程序员引发热议,李彦宏、周鸿祎等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展开讨论,各抒己见。AI时代还会有程序员吗?

全球首位AI工程师诞生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近日表示,以后不会存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了,因为只要会说话,所有人都能具备程序员的能力,“未来的编程语言只会剩下两种,一种叫做英文,一种叫做中文。”

随着大模型的发展,AI能力越来越“逆天”,甚至编程都可以实现。近日,有消息称,全球首位AI软件工程师Devin诞生了,它掌握全栈技能,云端部署、底层代码、改bug等都可实现,甚至可以规划和执行需要数千项决策的复杂工程任务。

“第一位AI工程师看起来很有希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Devin可以在顶级AI公司的面试中脱颖而出,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有人工智能专家在社交平台分享观点。多个Devin编程的视频也在网络流传。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也表示,“未来,我们都可以编程计算,孩子们正在用AI做出惊人的事情。他们不知道如何编程,只是和ChatGPT交谈,就反馈到正确的编程手段做这个、做那个。所以,AI和未来与人交流没有什么不同,这是计算机科学行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缩小了技术差距。”

程序员会彻底消失吗?

对于AI时代是否需要程序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将更需要程序员,“未来计算机专业、程序员行业还是朝阳行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这个趋势未来五到十年不会减弱”。

周鸿祎还表示,未来世界将会被软件重新定义,需要更多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来实现。“未来一定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跨界人才带来更多想象力和冲击力,AI时代更需要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他们可能是各行各业最有发言权的。”

记者注意到,目前程序员依然是“香饽饽”行业,很多互联网“大厂”的招聘显示,程序员工程师动辄几万的月薪,尤其是AI、云计算等人才,高薪求贤。

智联发布的报告显示,IT互联网行业依然是求职热点,从职业看,春节后第二周,前端开发、软件研发、测试工程师投递量环比增速位居前三。数据工程师、移动研发、人工智能工程师、芯片工程师等技术型岗位,也以较快的投递环比增速入围TOP20榜单。

虽然现在还看不出双方竞争的激烈程度,但有网友已经指出AI程序员的“优势”:“先不论AI程序员的能力,更关键的是,AI程序员不用休息可以24小时工作。”

哪些行当会逐渐消失?

微博话题“身边逐渐消失的职业”登上热搜。在话题标签的流转中,一众已经被技术化进程吞噬的场景和人物一一浮现,包括货郎、裁缝、赤脚医生、报刊亭老板、公交售票员、电话接线员等等。

上百个答案,也有一个大体的历史分野。一种“消失的职业”是社会尚未工业化情况下的市井分工,还在乡土或农耕社会的框架内,所以这类职业没有一个专有称呼,木匠、裁缝、弹棉花的、修雨伞的、锔缸锔碗的,就是此类。另一种“消失的职业”,则是工业化社会一遍一遍提速和自我刷新中,短暂出现后又被大浪湮灭的职业。它们已是架构进公司制和工厂制大结构中小螺丝,因此被赋予了非常专业甚至带点商务感的名称,比如电话接线员、BP机转接员、底片冲洗员、打字员。

工业化社会是“一整个儿”系统,每个个体遵从的并不是自然时间,而是这个系统里的技术时间。技术的每一次加速,都会对个体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自适能力进行再要求,从而产生淘汰和驱逐。个体能够再适应或转型,就会在这个系统里重获生命形态;不能,则会被技术时间结构流放。无论是消失的职业,还是“35岁退休”的人群,都可看作被技术时间结构流放的结果。

技术的加速与淘汰力量更清楚地体现在宏观统计中。2015年,20世纪末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迎来了修订,894个职业没有跨过21世纪的门槛,从此停留在了早期工业化的时代;347个职业领到了新的“出生证”,见证了大数据及互联网经济带来的万物生长。2022年,职业大典再次进行了修订,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同时首次对97个数字职业进行了标注。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修订间隔是16年,第二次只有7年。

考虑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整体性的技术加速,下一次修订的时间恐怕会更快到来。“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就像一些网友调侃的,也许自己的职业马上也要消失了。很难评价具体某个职业类型的走向,但可以反过来说,什么类型的职业不会消失?未来暂时不会消失的职业一定是严丝合缝贴合技术加速主义规律的类型。首先必须是人机合一岗位,即能与人工智能高度合作的岗位。第二是在数据处理、集合、流转、分发上富有高效率的岗位,无论这个数据是哪种类型的数据,这种“处理”是何种意义上的处理,只要效率高于同业。“数据处理效率”可以看作一个通用的标准,几乎可以用来判别未来所有类型的职业竞争。

当然,这只是一个对我辈普罗大众的概述。光明网评论员曾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表达,要注意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产品),具有高度原创性的艺术家、哲学家或小众创意性群体等职业,这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人”群。这样的“一点点”,似有可能超越于技术时间结构之上。在一个持续加速的年代,希望他们能给职业带来一些不一样。

有职业消失就有新职业诞生——

这些热招岗位,等你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我国将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定为“1200万人以上”,而去年是“1200万人左右”。这一变化体现了党和政府做好就业工作的力度、决心和鲜明的政策导向。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加强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帮扶,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带动更多人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还将推动公共实训基地扩容提质,开展百万青年技能培训、民营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郭启民:持续推进“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全面落实落地和见效,进一步落实好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方案等等。优化就业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就业创业帮扶优惠政策等,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要着力促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投资,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外贸外资,筑牢经济发展这个就业的“硬支撑”。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催生出多种新职业。目前,直播电商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短视频直播生态孕育和催生了174个新职业,其中,直播电商直接带动的就有店铺运营师、数据分析师等30个新职业。

位于江苏海门的叠石桥家纺市场,作为当地最早引入直播电商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这里的从业人员已经有5000人左右,还间接带动了包括传统生产、物流等一系列岗位需求。

不仅是数字经济领域,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创造了旅游策划师等新职业岗位。进入春季旅游旺季,前来咨询定制游的客户络绎不绝。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前,越来越多从业者拥有了一个绿色新职业。在浙江湖州,碳效工程师正在为一家耐火材料生产企业量身定制减排降碳方案。

碳效工程师 钱心晖:我综合分析了一下这家企业的能效情况,发现企业还有9辆油动叉车,于是建议全部更换为新能源电动叉车,预计节省成本63万元。

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其带来的就业扩容和收入增加作用愈发明显,激发了越来越多劳动者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已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重要力量。如何进一步实现人力资源“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必答题。

提供更多机会

“有一次到水果店消费,导购引导我添加企业微信时说,你想吃什么水果了,我们可以随时配送。”在贵州从事医疗机构私域代运营工作的钱荣萍受到启发,通过学习逐渐成为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解决顾客合理用药和病症问询等需求,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式陪伴、追踪式服务模式。

如今,很多传统行业都有像钱荣萍这样的从业者,依托数字经济找到了职业发展新路径。

目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平台企业创造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创新了职业实践,激活了更多就业形式。《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显示,以微信、抖音、快手、京东、淘宝、美团、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平台企业,为大量的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改善就业质量

浙江义乌红糖是当地传统产业,品种繁多,但是一直以来原材料参差不齐,生产标准化低,红糖附加值少,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从小在糖厂长大的陈万佳萌生了选择红糖来创业的想法。

“2019年我报考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电子商务。”陈万佳说,在学校里,他感受到浓厚的创业氛围,并开展了电子商务实践。如今,陈万佳的创业项目“敲糖帮”不仅销售状况良好,还参与当地义乌红糖标准制定,推广标准化的甘蔗种植体系。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巍表示,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学习,在促进传统职业迭代升级的同时,加速了就业变革,就业环境摆脱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就业方式突破了单一的线性关系,就业机会满足了更多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就业观念重构了工作价值。阿里研究院副院长谭崇钧介绍,阿里巴巴有一项业务是为中小企业数字化提供数字化的培训、认证以及就业的全链条服务。“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优秀数字化人才,都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实现更好的收入。”谭崇钧说。

“我们听到更多的是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实,职业数字化转型也很重要,包括工作场景、工作对象、管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最重要的技能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影响更深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室副主任田大洲说。

构建数字生态

数字经济在深刻改变生活工作的同时,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形态和就业质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快构建适合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表示,应将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长处和优势,比如扩大就业机会、创新职业实践、降低就业门槛等,更多更好地激发出来。同时,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挑战。比如工作流动性加大带来的就业不稳定、部分新形态就业岗位的储量不高、劳动者权益缺乏制度保障等。

“数字化的发展渗透各行各业,数据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未来每一家企业都将是数字化企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建设者的标配技能,而熟练地掌握数字技术是高质量人才的必备要素。”腾讯公司集团副总裁、腾讯教育总裁殷宇说,作为科技公司,腾讯一直在思考从哪些方面助力政府、社会弥补人才技能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鸿沟,提升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效率。目前,腾讯教育与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圳职业信息技术学院等600多所高校开展了多元合作,包括共建产业学院,提供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实训课程,校外实践、教师培训、人才认证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教育链的融合发展。

数字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认为,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一是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数字经济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将促进数字经济就业纳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二是要适应数字化的转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岗匹配;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四是要优化就业服务的方式,积极推动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如何通过建构数字赋能、创新赋能、管理赋能来打造智能化综合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从而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期待我国在数字生态促进就业方面能够走在世界前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综合来源:中国新闻网、光明网、央视财经、经济日报、中青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