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 | 改革开放为什么“行”:惟改革创新者胜 - 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理响中国 | 改革开放为什么“行”:惟改革创新者胜

来源:新华社
2024-03-19 21:09

原标题:理响中国 | 改革开放为什么“行”:惟改革创新者胜

中国改革开放是“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四十五余载激流勇进,在世界版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东方传奇。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改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推出《理响中国 | 以“理”服人:改革开放为什么“行”》,五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资深教授,带你解码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智慧”。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冉昊,讲述“惟改革创新者胜”。

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部的冉昊。

这张照片展示的,可不是观看“漫威英雄”的电影票,而是我家里保存的各种“票证”。

可能今天的很多年轻的朋友并不清楚,在四十年前我小的时候,会拿着家里给的粮票,去粮店买大米。不光是买大米要票,买肉得有“肉票”、买棉花得有“棉花票”,买电视机得有“电视票”。那为什么这些五花八门的票证,今天不再需要,“消失的‘它’”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一是说明那个时候穷,商品物资供应短缺,只有通过“票证”的定额发放,才能保证基本的供给。二是体现了体制的变化,过去是计划经济,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人们吃什么、用什么,全靠政府计划分配,所以买什么都得用“票”;而今是市场经济,物资的供给需求靠市场来调节,不再需要这些票证了。因此,“粮票”“肉票”消失的过程,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197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56美元,如果连老百姓的吃饱穿暖都解决不了,何谈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贫穷呢?“大锅饭”不行,最后的结果是大家一块儿穷,必须通过制度的变革,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央以农村为突破口,把田地承包给农民,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万元户”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富裕最直接、最明显的标志。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为其他领域的改革作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推开。

可以说,改革开放让中国共产党掌舵的这艘巍巍巨轮,开启了全新的航程。那么,这艘船究竟开到哪儿、怎么开?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三步走”战略,先解决温饱,再实现总体小康,使人民生活水平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提法,在社会主义几百年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经典作家说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而中国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放到一起,它的深刻影响,就像当年哥白尼打破“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实现了一次理论认识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取消了政府对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指令性计划,让市场来配置资源,从而解决了商品短缺问题,“粮票”“肉票”从此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这艘巨轮如何驾驶?那就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吸纳最新的航行技术,才能屹立潮头,乘风破浪。“开放”是改革的鲜明特征。这个“开放”,不同于晚清洋务运动以来对外交往中仅仅是引进技术设备,更重要的体现在利用外资。大家都坐过飞机,尝过飞机上的盒饭。这个不起眼的盒饭,可不要小看。几年前,我去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讲课,公司负责人骄傲地向我介绍,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这家公司的营业执照是001号。

如果看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朋友就会发现,电视剧里提到邓小平出访时在飞机上只能吃掉渣的面包,这件事促成了航空食品合资公司的成立,在真实历史中指的就是这家公司。每次我出差,在万米高空上品尝着航空餐,总觉得味道差强人意,但比起当年“掉渣”的面包,便能释怀——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实践创新,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创办经济特区、改革对外贸易体制,到九十年代建立上海浦东新区、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再到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不断深入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享受着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和不同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如今,这艘巨轮驶入了新的海域,要行稳致远还需协同发力。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和以往的改革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改革可以分领域各自推进,经济领域改革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社会,且分领域各自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那么,如今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正如习近平所说,好吃的肉都已经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光改A改不动、改B改不动、改C改不动,只有ABC系统、协同、联动、全面推进,才能使我们的改革进行到底。

要保证这艘巨轮始终充满动力,需要一种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的一脉相承,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放进取、海纳包容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党才能破除思想上的“坚冰”,打破“两个凡是”的桎梏,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时继续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所有制实现形式进行了全新的表述,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化解了“姓公姓私”的思想纷争。可见,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这艘巨轮不是没有遇到过颠簸,不是没有遭遇过旋涡,但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我们能够万众一心,力挽狂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光荣时代,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厚积成势、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奋进时代。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截至2020年底)先后出台重点改革文件500多个,推出改革举措2000多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多领域的整体性改革。比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前面提到,改革开放之初,正是以此为突破口,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幅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然而,随着一段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一条原因,在于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较低。2014年,中央正式提出了农村耕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思路,明晰了农村耕地的使用权属,政府给农民发了土地证,农民可以用土地证把自己的地作抵押贷款、出租流转;2018年中央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了农村大量闲置的宅基地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这样的改革,就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推进共同富裕。

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再加上中央脱贫攻坚的“组合拳”,如今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我想起小时候,我的老家贵州被称作“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那个时候,农村有的家里好几个孩子,平时很少见出门——因为穷,全家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上;冬天孩子们出门放牛,牛拉了一泡屎,孩子们争先恐后往牛粪里跳——因为穷,买不起袜子买不起鞋子,冬天光着脚冷,跳到牛粪里可以暖脚。今天如果是来自西部年长一些的朋友,对此一定会感同身受。然而,这才几十年的时间,这样的场景是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说贫穷是1978年我们要改革的直接动因,那么今天,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改革开放让社会主义中国摆脱了贫穷,“万元户”从“未来时”变成了“完成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社会,从文化发展到科技创新,我们向着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大踏步迈进!

那么,未来我们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回顾历史,历朝历代都会进行改革,著名的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等,但为什么这些改革最终都人亡政息、以失败收场?一条重要原因,在于这些以“强国富民”为宗旨的改革,在实践中却造成与民争利、人民反而被加重盘剥,这种以“弱民”为代价的“强国”改革,一定不能长久维系。这是已经一再被历史所明证了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行,恰恰在于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是通过搞活和开放,走上了“民富”而“国强”之路!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吸取历史上“弱民强国”的经验教训,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搞活,惟其如此,中华民族的巍巍巨轮,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抵达胜利彼岸!

责任编辑:刘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