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要抓好四大着力点

来源:重庆日报
2024-05-06 13:18

原标题: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要抓好四大着力点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薄弱、医养康养结合发展缓慢等困境。因此,需要抓好补齐短板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积极发挥农村老年协会的福利生产功能四大着力点,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补齐养老服务短板,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补齐短板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是满足老年人食宿和文化娱乐的载体。一要明确政府职责,转变供给方式。加大财政投入以提高各级养老服务设施水平,适度提升各级政府对福彩公益金的倾斜和额外的护理补贴力度。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如村委会以服务外包的形式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服务、组织活动,促进公建民营以降低养老服务成本。二要补齐县、乡、村三级养老机构,并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在县一级建立中心养老院以满足半失智半失能老人需求,在乡镇配置养老服务中心以满足普通老人的入住需求,在行政村建设至少一所农村养老服务站或互助幸福院以满足村内身体健康老人的日常娱乐、就餐等需求。三要进行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设施利用率。针对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服务场地不足、专业化服务欠缺以及服务内容单一等薄弱环节,通过政策支持引导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向其倾斜,促进其专业化运作,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率。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应对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关键举措。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认同度。结合农村实际,借助广播、电视、宣传栏、横幅、微信群等,加大对农村互助养老的典型经验、核心理念和功能价值的宣传,让更多老人接受互助养老服务。二要鼓励地方自主探索,创新互助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邻里互助、一对一互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时间银行、社工服务、志愿帮扶等互助养老模式。在实践探索中,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结构以及老年人需求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探索互助养老方式。三要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力量,构建农村互助养老协同机制。不仅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市场力量或社工组织发挥其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生活照料、资源链接等作用,还可以通过公益感召或低偿付费来引导村干部、骨干党员、技术能人、低龄老人和老年精英等志愿者发挥力量,促进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高龄老人进行帮扶照料。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医养结合是老年健康服务中的重点内容,能够突破一般医疗和养老的分隔屏障,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有效的医养服务。一是充分调动和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市、区县、镇(乡)、村四级联建。推动市、区县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对口支援,促进养老院和县乡村卫生院毗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开展由村卫生室托管农村养老服务站或农村幸福院,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家庭医生出诊为老年人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的形式激活乡镇、村卫生资源。二是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守门人”作用,夯实医养结合建设基础。乡村医生是农村医养结合施行的关键,但目前乡村卫生队伍仍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加快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乡村医生权益。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队伍建设,逐步提升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医养结合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各级政府要指导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制定医养结合发展规划,建立统计信息监测和服务质量综合监管制度,监测医养结合进程和运行状况。

积极发挥农村老年协会福利生产功能。农村老年协会不仅在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满足情感慰藉,还在参与乡村治理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运用精神奖励和物质报酬等激励乡村老年精英,如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人员,加入农村老年协会,并动员其关系网络来募集开展公益类的慈善活动。二是在积极发挥农村老年协会的自我治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之外,合理发挥其参与乡村治理和调解矛盾纠纷的社会功能,进而获得政府和村组织的社会支持。三是促进老年协会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融合。老年协会是老年社团和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或农村互助养老组织是在政府支持下递送各种老年服务的活动平台和资源转换器。两者同属于为老服务组织,都倡导互助和共助精神,其复合联动运行贴近实际,能够实现外生性政府支持资源和内生性老年人互助资源的有效衔接。

王辉,作者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导,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